河北祥鵠科學儀器有限公司

                      關于我們          新聞動態         聯系我們

                      中文站         English        儀器信息網

                        版權所有:北京祥鵠科技發展有限公司      京ICP備15050585號      網站建設:中企動力 北二分

                      相關網站

                      關注我們

                      聯系我們

                      Document

                      微波加熱原理及其應用

                      發布時間:
                      2018/11/02 11:06
                      瀏覽量:

                       

                      前言

                      本文介紹了微波輻射加熱的兩種機制和微波的化學應用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 

                       

                      微波加熱機制

                       

                      微波輻射主要通過兩種機制觸發加熱,即偶極極化和離子導電。同時反應混合物中的偶極子(例如,極性溶劑分子或試劑)都參與了偶極極化效應,樣品中的帶電粒子(一般為離子)導致離子傳導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 

                       

                      偶極極化

                       

                      當微波頻率開始輻射時,樣品中的偶極子將在所施加電場的方向上排列。當電場震蕩時,分子偶極子試圖沿著交替的電場線重新調整自己,在這個過程中,通過分子摩擦和介電損耗(介電加熱),能量以熱量的形式散失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 

                       

                      離子傳導

                       

                       

                      在離子傳導過程中,樣品中溶解的帶電粒子(一般為離子)在來回震蕩的微波場影響下,它們會與相鄰的分子或原子碰撞。這些碰撞引起激烈運動,然后產生熱量,這些離子傳導途徑會比偶極子旋轉提供更強的熱量。當離子液體在微波場中加熱時,這些效果會更加明顯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 

                       

                      微波應用-頻率的選擇

                       

                       

                      在微波施加的場的頻率下,其產生的熱量與偶極子本身的能力直接相關。如果偶極子沒有足夠的時間調整(高頻輻射)或快速適應(低頻輻射)所施加的場,則不會產生加熱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在所有的系統中,2.45 GHz屬于高頻和低頻兩種極端之間,并且給予偶極子足夠的時間在場中排列,但不會使它們精確的跟隨場變化。
                       

                      介電常數

                      在給定頻率和溫度的條件下,特定材料或溶劑中的mw能量轉熱率是由所謂的損耗因素(tan δ)決定。損耗系數 tan δ=ε〞/ε′,其中ε″是介電損耗,指電磁輻射轉化為熱量的效率,ε′是介電常數,用來說明分子在電場中的極化程度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 

                      一般來說,在標準工作頻率(2.45GHz)微波反應中,需要損耗系數比較大的反應介質才能為有效的加熱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 

                      總體而言,微波化學中使用的溶劑介質按照損耗系數可被分為三種:

                      高損耗系數介質(tanδ>0.5);

                      中損耗系數介質(0.1<tanδ<0.5);

                      低損耗系數介質(tanδ<0.1;)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 

                      實驗室使用基本覆蓋整個微波吸收譜的溶劑,從強吸收溶劑(例如離子液體,乙二醇)到中度吸收溶劑(例如水,N-甲基吡咯烷酮,苯甲醇),再到幾乎不吸收溶劑(例如,非極性烷烴和烯烴)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 

                      極性添加劑,例如離子液體或者由強微波吸收物質做成的加熱元件,可以被特意用來增加低吸收溶劑的吸收水平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 

                      介電特性是溫度的函數

                       

                       

                      值得注意的是:大多數溶劑(和一般其他材料)的介電特性都是關于溫度變化的函數。例如,乙醇在室溫下是一個很強的微波吸收溶劑,此時tanδ=0.941,100℃時,tanδ=0.270,200℃時,tanδ=0.080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其原因是,大多數有機溶劑,例如乙醇,主要由偶極極化機制加熱,然而在2.5GHz時,隨著溫度的升高,溶劑粘度降低導致分子摩擦降低,它吸收微波輻射的能力也降低。與此相反,離子液體1-丁基-3-甲基咪唑六氟磷酸鹽([BMIM] [PF 6])由離子導電機制加熱,因此其吸收微波能力隨著溫度升高而增加[67]。[BMIM] [PF 6]的tanδ值,20℃時,tanδ=0.185,溫度100℃時,tanδ= 1.804,溫度200℃ 時,tanδ=3.592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 

                      因此,離子液體在較高溫度下是極端微波吸收劑,這樣通過微波加熱很難精確測量溫度和控制反應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 

                       

                      磁場組成對微波合成也有重要影響

                       

                      除了微波輻射電場分量對上述材料的影響,當磁性材料受微波輻射時,磁場對其影響也應該考慮在內。在這種情況下,相對應的項是磁導率μ′,磁損耗因子μ″,其中μ″表示在交變磁場的影響下,從松弛到共振過程所產生的磁損耗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雖然磁場與有機化學/高分子化學不相干,但是磁場組成還是對微波輔助合成有著很重要的影響。